商标被抢注了,就束手无策了吗?
在当今的商业浪潮中,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时不时听闻商标被抢注的消息,让许多企业忧心忡忡。但实际上,遭遇商标抢注并非绝境,企业仍有诸多应对之策。
路径一:对尚未获准注册的商标,提出异议
要是不幸错过了公告期,抢注商标已核准注册,企业也并非无计可施。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创业公司可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不过要留意 5 年时效(驰名商标除外)。一旦启动这个程序,同样建议同步提交自己的商标申请,如此一来,一旦抢注商标被判定无效,企业便能无缝衔接,顺利拥有商标。倘若对商评委裁决不满,双方还可诉诸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来争取公道。
来源:网络。
当企业发现自己的商标被抢注,而抢注者还处于申请待核准阶段时,千万别慌乱。依据我国《商标法》,商标申请需先经商标局初步审查,合格后进入 3 个月公告期。这 3 个月可是关键窗口期,符合条件的主体,像被抢注商标的创业公司,就能提出异议。在此期间,借助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全力搜集如商标最早使用证据、过往的销售合同、广告宣传资料等,向商标局递交异议申请。据利天下知识产权的过往实践,只要能证实自身在先使用且商标已具一定影响力,选对专业帮手、备齐充分证据,拿回商标的胜算颇高。同时,务必牢记,提出异议的同时,要以公司名义另行申请商标,毕竟异议成功只是挡住了他人,自己还得通过正规申请流程拿下商标权。
路径二:针对已获注册的商标,申请无效宣告
路径三:全面完善商标品牌保护体系
“市场未动,商标先行”,这是企业从创立之初就该铭记的准则。创业伊始,资金或许紧张,但再难也要在核心产品与服务类别上注册商标,否则后患无穷。瞧瞧当下互联网行业,竞争白热化,商标一旦被对手抢注,随之而来的投诉、纠纷,极有可能让企业发展陷入泥沼。有些创业公司虽在主打服务类别注册了,却忽略关联类别,好比申请教育服务商标却遗漏计算机软硬件类别,隐患重重。企业应随着发展步伐,持续加大商标保护力度,拓展辅助类别申请。以腾讯微信为例,初期商标布局的疏忽,后续引发诸多波折。创业公司起步阶段预算有限,不必贪多求全,但发展起来后,商标保护必须全方位跟上,尤其是像移动应用程序这类融合多元功能的产品,要依据线上线下业务范畴、功能特性,精准圈定商标申请范围,筑牢品牌保护的坚固城墙。
总之,商标被抢注不可怕,关键是企业要熟知法规、及时应对,用智慧与行动捍卫自身的品牌权益。